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情缅怀党的光辉历程,赓续传承红色精神,引导青年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7月6日上午,能动学院彭康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联合第三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共建活动。活动由张子航同志主持,50余名党员及积极分子分别在兴庆校区东20-114党员之家、创新港党员活动室同步参与。

上午7时30分,支部党员与积极分子代表按主题党日活动安排在食堂门前集结。早餐期间,与会人员围绕近期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感悟展开热烈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融洽。随后,全体成员集体前往创新港新校区参观游历,了解校区风貌,体悟“西迁精神”新时代内涵。这场活动不仅让党员间熟悉感倍增,更在轻松愉悦中拉近了距离,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拉开序幕。这种有创意的组织生活形式,生动展现了党员团结友爱的风貌,让红色信仰在潜移默化中愈发坚定,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为后续活动开展筑牢基础,充分彰显新时代党支部生活的生机活力与人文温度。
在重温建党精神主题演讲环节,宗濂书院医学生党员王凌萱同志结合自身实际,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张思德精神的深刻内涵。她表示,作为青年党员,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赋予张思德精神新的时代意义,张思德精神不仅在关键时刻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更蕴含于日常服务的点点滴滴之中。她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谆谆教诲与大家共勉,并表示将继续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锤炼党性,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随后,赵煜以“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为题,论述了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价值。延安精神由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共同构筑,既是革命年代的“胜利基石”,更是新时代的“精神灯塔”。她呼吁青年党员把延安精神镌刻于心、付诸于行,使其在新征程中焕发璀璨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张子航同志通过梳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献,以及《新中华报》等珍贵史料,详细讲解了将7月1日确立为建党节的历史脉络。他指出,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建党日庆祝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特征的政治仪式,赋予党的“政治生日”以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学习依托建党节确立过程中所蕴含的珍贵史实,以“党史微课堂”的形式展开,引导党员深刻感悟党的创建之艰辛与伟大,进一步强化历史认同与政治担当。
理论学习后,在张子航同志的领誓下,全体与会党员高举右拳,字字铿锵,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饱含激情与力量的誓言在会场内久久回荡。重温誓词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初心的回望与使命的宣示,充分展现了全体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在庄重的入党誓词重温仪式后,活动进入专题座谈环节。与会党员聚焦“校区搬迁”这一重点工作,立足岗位实际,深入交流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大家围绕提升搬迁期间生活质量、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保障搬迁平稳有序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支部党员心系学校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彰显青年党员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集体事业的政治觉悟。
会后,黄慧莹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对东20栋114、107、104等多个会议室开展全面清洁整理。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分工协作,高效完成清洁任务,使各会议室焕然一新,办公环境显著改善。集体劳动,既美化了“党员之家”环境,更在实践中强化了宗旨意识,彰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活动结束,多名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认真撰写主题党日心得。沈星宇同志分享个人感悟,张思德精神的内核在于平凡坚守中的为民初心,既要以平等之心尊重每一份工作,更要在点滴小事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朱柏源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以“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奋斗汇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篇章。

本次共建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史实分享、重温誓词、专题座谈等环节,为建党104周年献上庄严礼赞,同时为党员提供了深刻的党性锻炼与精神淬炼。活动展现了两支部党员昂扬的精神风貌、扎实的理论素养与强烈的责任担当,促进了支部交流融合,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内生动力。党员同志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风采,为党旗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