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同志在苏北根据地开展文化工作纪事
1940年末至1942年12月底,彭康同志在盐城地区生活、工作了两年多。作为中原局、华中局宣传部长,是党在华中地区文化战线的实际领导者,积极协助少奇同志和陈毅同志开展工作,使根据地的抗日文化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40年11月中旬,少奇同志委托秘书刘彬.协同中原局宣传部长彭康主持召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筹委会,确定校址设在盐城贫儿院,暂设文学、戏剧、 音乐、美术四个系,学制六个月,第一期招生四百人。随后以华中鲁艺筹委会名义在《江淮日报》等报刊上登载招生启事,印发招生简章,各地青年“凡具有中等教育程度以上或同等学历,年龄在十七到三十岁,身体健康,愿为民族解放服务,对艺术有兴趣者,不分性别均可报考”,并在盐城、东台、海安、阜宁等地设立报名点。1941年1月下旬,少奇同志主持中原局会议,讨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教事业.彭康参加会议并于2月8日出席鲁艺华中分院成立和开学典礼。4月中旬陪同少奇、陈毅同志检查鲁艺教学工作,并决定派孟波、刘汝礼同志赴上海,邀请于伶、巴人来院任教。6月初彭康与钱俊瑞(时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到鲁艺召开主要业务干部会议,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并出席鲁艺文学系与苏北诗歌会就这个问题召开的座谈会。7月中旬,陈毅与彭康参加了由钱俊瑞主持召开的鲁艺分院领导干部整顿思想作风会议。
1941年初,盐城地区先后创办了江淮日报、抗大五分校、鲁艺分院、华中党校、江淮出版社和大众书店等,并筹备诗歌与戏剧协会,这年3月12日,在中原局宣传部长彭彭康主持下,在江淮日报社举行了欢迎皖南突围出来的文化人大会,提出筹建苏北文化协会。少奇、陈爱同志支持这个建议。经过筹备于4月17日在鲁艺分院召开苏北文化协会代表大会。会议第一天,陈毅同志发表讲话:《为更广泛地开展苏北新文化事业而斗争》;少奇同志作了题为《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第二天,彭康作题为《开展苏北文化运动,为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而斗争》报告,内容是:一、要开展的新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二、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三、我们的文化主要应该是大众的;四、苏北文化教育的特点;五、文协成立后应做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他在苏北文协创办的《江淮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一文。代表大会产生了以钱俊瑞同志为理事长的25人理事会,通过了《苏北文化协会简章》等一系列文件。
在华中局(1941年4月下旬组建)领导下,至同年7月,淮南、苏北、苏中、淮北、苏南先后成立了文化协会,组织文化人学习、创作,积极加以引导和指导开展了广泛的有声有色的抗日文化工作。
1941年秋,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的第一次大“扫荡”后,军部和华中局机关迁至停翅港和汪朱集。这时,鲁艺分院和苏北文化协会都已停止活动,一批文化人散居各地。
1942年7月14日,彭康陪同陈毅会见自上海归来的阿英。陈毅谈话中提出重振苏北敌后抗日文化工作的设想。7月17日、20日陈毅两次约曾山、彭康、阿英、杨帆等同志,商谈改变文化工作面貌,遂于9月16日在两个首脑机关之地卖饭曹(地名)正式设立文化村,杨帆兼任村长。据杨帆在《断桅扬帆》中回忆:“1942年初秋的一个雨夜,陈毅同志扶病召见我。他说,现在柳亚子、邹韬奋等人均可能进来,华中局有决定成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同这些人的统战工作,要我负责。于是华中局新成立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彭康同志把我调了去当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兼秘书.1912 年8月间,我专门负责和他们联系的机构定名为‘文化新村’,这里也作为文化人之间互相交流活动的场所,当时人们称这里叫‘文化村’,也戏称我为文化村村长”。文化村下设文化教育组、文艺宣传组,开展农民文化教育和创作,编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三师首长黄克诚.张爱萍与彭康、钱俊瑞等经常到文化村看望大家,鼓励他们搞好抗日文化工作。
鉴于 1943年1月日伪军将发动第二次大“扫荡”,1942年12月底军部、华中局机关向淮南黄花塘转移,文化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942年10月盐阜区首届临时参议会期间,陈毅同志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组织,以便更好地开展诗文活动,团结更多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日。这个月的27日晚,彭康等陪同陈毅同志去参议员驻地拜访庞友兰、杨芷江先生,征求意见,提出用“湖海“为新团体定名,最后命名为“湖海艺文社”。陈毅、彭康均作为“湖海艺文社”的22名发起人。阿英主编《新知识》杂志,自1943年创刊号起,专门开辟《湖海诗文选》专栏,集中发表“湖海艺文社”社员之诗作,直至陈毅离开华中赴延安,才告一段落。
总之,党在盐城地区的几乎所有重大文化活动中都有彭康的身影,他默默而扎实地从事着大量的领导和实际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